在北京的东城区,有一座庄严肃穆、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建筑 —— 雍和宫,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中心,散发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和宗教魅力 。

雍和宫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最初是康熙帝赐予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府邸 12。在这里,雍正度过了他的青年时期,也见证了他从皇子到帝王的转变 。雍正三年(1725 年),府邸改为行宫,称雍和宫 12。而在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后,灵柩曾停放于此,这使得雍和宫又被赋予了 “龙潜福地” 的特殊意义 。乾隆九年(1744 年),这座曾经的皇家宫殿被正式改为喇嘛庙,并成为清政府掌管全国藏传佛教事务的中心,从此开启了它作为藏传佛教圣地的新篇章 1。

雍和宫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汉、满、蒙、藏等各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12。从整体布局来看,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沿中轴线有序分布,由南至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错落有致的氛围 。

进入雍和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牌楼院,东、西、北各立一木牌坊,南侧有一黄、绿琉璃砖瓦的影壁,古朴典雅 。穿过牌楼院,便是昭泰门,黄琉璃筒瓦歇山顶,棋盘大门,尽显皇家威严 。昭泰门北为天王殿,又称雍和门,殿面阔五间,重昂五踩斗栱,和玺彩画,殿内供奉着布袋尊者和四大天王塑像,威严庄重 。

沿着中轴线继续前行,便来到了雍和宫殿,此殿原为王府银安殿,现相当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 。殿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七间,单翘重昂斗栱,和玺彩画,前有月台,围以黄、绿、红琉璃砖花墙 。殿内供有三尊青铜质泥金佛像,及蒙麻泼金十八罗汉像,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

雍和宫大殿的后方是永佑殿,原为王府正寝殿,后因供奉雍正帝影像而改名 。殿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面阔五间,重昂五踩斗栱,前后均为三交六椀棱花门窗,下有龟背纹绿琉璃槛墙 。殿内正中供有三尊高 2.35 米的白檀木雕佛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

法轮殿是雍和宫建筑群中的又一重要建筑,其建筑平面呈十字形,面阔七间,黄琉璃筒瓦歇山顶,前出轩后抱厦各五间,轩厦均为黄筒瓦歇山卷棚顶 。殿顶四边各有一黄筒瓦悬山顶天窗,殿顶及天窗顶各建有一藏族风格的镏金宝塔,体现了汉藏文化的完美融合 。殿内正中供奉一尊高 6.1 米的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坐像,像背后的紫檀木雕成的五百罗汉山,与东西壁以释迦牟尼为题材的壁画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宗教画卷 。

位于法轮殿北侧的万福阁,是雍和宫寺庙建筑群中北端最高的建筑,阁为黄琉璃筒瓦歇山顶,重檐重楼,高 25 米,上、中、下各层面阔、进深均为五间 。阁内供奉着一尊地上 18 米、地下 8 米,总高 26 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弥勒站像),其主干由整棵白檀木雕刻而成,是雍和宫的镇宫之宝,也是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像,令人叹为观止 。

雍和宫不仅建筑宏伟壮观,还珍藏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被称为 “木雕三绝” 的紫檀木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金丝楠木佛龛 12。五百罗汉山位于法轮殿内,整个山体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层峦叠嶂、阁塔错落,五百个用金、银、铜、铁、锡铸制的罗汉置身其间,姿态各异,生动逼真 。檀木大佛即万福阁内的迈达拉佛,高达二十六米,地上十八米(地下埋有八米),直径八米,全重约一百吨,其雕刻工艺精湛,堪称绝世珍品 。金丝楠木佛龛在万佛阁前东配殿照佛楼内,采用透雕手法,共有 99 条云龙,条条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非凡的创造力 。

此外,雍和宫还藏有许多其他珍贵的文物,如金奔巴瓶,它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金瓶掣签制度的重要器物和历史见证,由乾隆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宗教意义 。

在宗教文化方面,雍和宫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传播中心,每年都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12。这里常年举行各种法会、讲经等宗教活动,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藏传佛教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1。无论是虔诚的信徒在佛像前默默祈祷,还是游客们在欣赏建筑和文物的同时,感受宗教氛围带来的宁静与祥和,雍和宫都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场所 。

如今,雍和宫已成为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更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多方面价值的综合性文化遗产 。它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秘深邃 。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寻求心灵宁静的普通游客,雍和宫都无疑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这里,人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古代皇家的威严与奢华,感受宗教信仰的力量与魅力,探寻历史与宗教交融的独特印记 。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