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牛街

牛街,据说这片地界原本是一片石榴园,石榴园的居民区简称为榴街。因为榴街的住户多为回民,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再加上“牛”、“榴”谐音,于是人们干脆改称“榴街”为“牛街”了。
牛街是北京最大的回民聚落,大约在宋元时代,许多来自中亚的穆斯林信徒逐渐在此聚居,经历近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位于地铁“长椿街”站南约2公里处,以区域中心的“牛街”为中轴,包含两旁约60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弄胡同,聚居着1万多回族居民,建筑和饮食等都具有鲜明的伊斯兰风格。
和北京其他街区最大的不同,在牛街,许多建筑都带有伊斯兰风格的穹顶,颜色也以穆斯林喜爱的白色和绿色为主。以前的牛街只是一条窄窄的小路,从1997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对牛街地区进行了拆迁改造。经过几年的建设,如今的牛街告别了往日的面貌,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社区出现了。牛街的马路由七、八米 宽变成了四十米宽,马路两侧有超市、餐饮等各种清真网点。
牛街之所以出名,除了这里聚居了较多的回族居民外,还因为那座著名的清真寺--牛街清真寺,它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恢宏的清真古寺,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经过不断地扩建与重修,这座清真寺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穆斯林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之一。回族人口约占牛街社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回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有“围寺而居”的居住特点, 牛街(清真寺)每天有五次礼拜,每次礼拜的人数大约在100至150人左右。
生活在牛街社区的人还有汉族、满族等多个民族。虽然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但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在牛街,这个特殊社区内,和睦相处,共同维护着和谐、安定的生活秩序。